抓管理促提升,高质量推动属地化建设
| |||||
| |||||
随着目前建筑市场属地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项目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强基础,抓管理,促提升,全面做好基础管理提升工作,才能高质量推动属地化建设,以实现企业高质量科学发展为目标。 2022年度安徽项目管理部在基础管理专项提升工作会以后,注重属地化信用发展,从从创优创奖、QC成果、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结合安徽实际情况,及时分析形势、查找短板,以有力举措推动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以实现高质量推动属地化建设,为不断扩大区域市场做出强有力支撑。 加强质量管理,推进属地化创优创奖 质量管理包括建设工程相关的工作质量、勘测设计质量、工程建安施工质量、产品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履约控制和管理,实施过程遵守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鼓励和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创优活动,鼓励单位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市场信用认知度、满意度,积极采取多举措以助推各在建项目积极属地化创建优质精品工程。 在安徽组织引导下,攻坚克难,属地化创优创奖不断取得新突破,本年度取得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3项,这是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的最高奖,这也是获得“黄山杯”最多的一年;另外还取得了水利行业“禹王杯”1项、安徽省园林绿化“徽园杯”1项、亳州市“芍花杯”1项、合肥市市政工程“庐州杯”1项等奖项4项。 紧抓对标提升,开展属地化QC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小组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全员参与,遵循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程序,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应用统计方法开展QC活动。QC小组成员之间要加强相关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开拓视野,打开思路,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工工艺。本年度累计获得优秀QC成果奖21项,“天津市建筑业协会”成果奖7项、“安徽省质量与安全协会”成果奖4项、“安徽省市政工程协会”成果奖5项、“合肥市市政工程协会”成果奖5项。今年是首次在安徽省区域内申报并获多个成果奖,保持了QC活动良好的开端和强劲的态势,提高区域属地化市场信用认知度,同时也调动与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信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充分发挥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引导项目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编写工法、发明专利、钻研工艺,将继续挖掘项目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和亮点,充分与生产技术与知识产权有机融合。 安徽联合各重点项目与“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进一步拓展双方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合作,并积极探索出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进而构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校企联动战略合作。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扩展企业业务领域和开拓市场,切实加强对技术创新研究,制定技术创新的方向、目标和规划,讨论决定重要科技任务、问题和攻关项目。本年度安徽获得4项科技奖,其中“山区河流砂卵石层地质下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电建集团科技奖,这是首次研究完成获得的省级科学技术奖;年度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创授权专利数量历史新高;2项工法获得中施企协评选的“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优胜成果”。成功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多项施工难题,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在后续的工作中,安徽将继续以集团和的战略为导向,以加强成本管理、“两金”压降、工程分包管理、合同管理等,对基础管理提升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多方面、深层次地持续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提高项目基础管理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