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提升访谈】夯实工程质量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01-11 信息来源:山东 作者:陈霖 字号:[ ] 分享

夯实工程质量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山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霖

随着建筑市场经济发展,过去的市场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和效益的源泉,因此,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工作,1月7日上午,召开基础管理提升工作推进务虚会,总结推广2022年典型经验,直面问题和不足,督促整改“回头看”,统一思想,上下联动横向联通,推动2023年基础管理提升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山东全面落实基础管理提升工作,以工程质量管理为突破点,力推“质量管理要点总结”和“质量责任下沉”两项工作,努力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夯实质量管理细节

编制质量管理指导手册,总结质量管理要点。为进一步推进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山东从房建项目试水,由房建项目分管领导、总工程师牵头,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梳理房建项目主要工序,凝聚各项目优势力量提炼、汇总房建项目质量管控要点重点,借助各项目的合力完成质量管理指导手册编制工作。

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以解决质量通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分析各项目具体典型案例,提出具体的质量标准化指导做法,内容涵盖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等房建项目所有分部工程,整体采用清单式罗列,层次结构清晰,内容简洁明了,巧妙地将抽象要点方法、经验技巧固化在手册中,适用于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为项目质量管理人员提供了统一技术依据。

强化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交底,提高项目团队的质量管理水平,实现质量预控。质量管理手册编制完成后,山东各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分阶段组织交底,针对每项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结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经验,明确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预防类似质量缺陷问题重复发生。

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运行中完善。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设计要求也不同,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代表的是房建工程通用的质量标准,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将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按照更高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并根据实际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管理指导手册,提高手册灵活性和适用性。

山东通过将质量管理指导手册应用于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保证了项目按期高质量履约,为重点项目在多次重大观摩中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打下坚实基础,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和品牌形象。

鉴于质量管理指导手册在房建项目应用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山东将在后续工作中针对日前中标的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大明湖片区PPP项目,继续编制市政、水利项目质量管理指导手册、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等,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质量行为,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贡献力量。

质量责任下沉

签订“质量终身制承诺书”,压实各方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山东充分贯彻落实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质量责任终身制实施办法,全力推进项目部与勘察设计单位(EPC 项目)、施工队伍签订“质量终身制承诺书”,压实质量管理连带责任,促进责任主体“知责明责、守责担责、履责尽责”,切实将质量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针对EPC模式,“质量终身制承诺书”是规定联合体设计单位、分包单位必须与项目部签订的“法律文书”,承诺书规定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工作,并对所编制设计文件的质量负责;规定分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和施工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记录,针对检查发现问题积极整改,确保施工质量到达优良水平。

“质量终身制承诺书”的签订,明确了参建各方责任、义务以及相关责任人员,为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质量责任人员的质量终身责任提供了依据,在保证主体责任充分履行的同时,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有利于责任的约束和自我监督。

质量监督责任下沉,做到人人有责任。山东坚持把职能部门业务监督、基层项目监督“两类监督”挺在前面,持续推进监督重心下沉、监督责任下沉工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深入落实监督制度,让监督责任沉下去、让质量问题浮上来,形成监督力量深度融合、无缝衔接的监督闭环机制,最大限度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发生。

山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监督作用,通过突击检查、质量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隐患和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并对基层项目进行指导,提高项目自主自发监督工程质量的积极性和监督能力,实现监督责任从职能部门到基层项目的下沉。

在此基础上,继续将项目部质量监督责任下沉至分包单位。在的指导下,各项目在现场施工质量监督中实行项目部监督检查和分包单位自身监督相结合,按照“逐级监督,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一套自上而下、层次分明、全面覆盖的质量监督体系,显著增强各分包单位质量管理和监督意识。

公开“晾分”,促进监督落实落地。公开是最好的监督,结果不能公开或者不敢公开的监督,只能是打了折扣的监督。为了实现监督的公开、透明,项目部定期对分包单位进行质量评价,根据质量检查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打分,再根据打分进行奖惩并公开“晾分”,实现检查与评价相结合,评价与奖惩相结合,通过将监督成果“可量化”“可视化”“可比化”,营造质量监督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分包单位监督工程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转变质量管理观念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施工企业能够立足市场,靠品牌、靠服务、靠技术创新和性价比,但归根结底靠质量,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赢得客户认可。而要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转变质量管理观念,从“要我管理”转变为“我要管理”,从“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

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实现员工自我控制、自主管理。山东与项目部所有员工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根据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质量目标,充分将质量管理目标量化,通过量化的目标对员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员工工作标准、目标责任清晰明确,有利于员工消除惰性,提高工作动力,实现从“要我管理”到“我要管理”的观念转变,进而形成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工作”的自动管理机制。

加强质量教育宣传,将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山东以“质量月”为契机,积极开展质量知识答题及质量事故警示片观看等活动,并在现场醒目位置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加强现场质量宣传工作,通过教育宣传和耳濡目染让员工意识到质量事故的严重后果以及“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把质量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目前,山东通过鼓励项目开展QC小组活动、开展创优策划、质量管理培训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举措,在2022年获得了8项工程质量奖、20项QC成果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必须趁热打铁,抓住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契机,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做好产品质量工作,为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和提高持续竞争力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